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胡玲玲
今年春節流行穿什么?想要知道答案,不妨沿著濟南曲水亭街漫步,到百花洲邊走走,繞大明湖畔逛逛,你會發現,漢服成了當下獨具韻味與格調的時尚存在。
隨著春節的腳步日益臨近,曲水亭街的大喜漢服體驗館也愈發熱鬧起來,客流量翻了一倍,十多個工作人員穿梭在店鋪中,為顧客打造精致的妝容,點花鈿、描青黛、制纏花……
老板康秋彩最近幾乎每天都得有12個小時撲在店里。她告訴記者,“小財神、金蛇納福”是近期的熱門漢服款式,“紅色和金色互相映襯,搭配元寶、靈蛇等元素,盡顯濃厚的節日氛圍。”
不少人為了體驗身著漢服過年的滋味,甚至在店鋪開門前就已等候多時。這些前來體驗的顧客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從外地專程趕來。她們之所以選擇來到濟南,正是被這座城市 “小橋流水人家” 般的詩意所吸引。
作為入行12年的資深從業者,康秋彩對周邊商圈的變化有著敏銳的感知。她感慨道:“十多年前,附近只有幾家漢服店,而現在,這個數字已經破百。”在她看來,漢服店數量激增的背后,是漢服文化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冷門走向熱門的生動寫照。
來自濱州的游客清水在濟南游玩時對此深有體會,她向記者表示,以往,漢服常被視作“演出服”,穿著它逛街多會“引人側目”。而現在,“漢服熱”不僅風靡國內,還席卷海外,真正走進了千家萬戶。
康秋彩至今還記得,曾經有位留學生帶著十幾個外國朋友來到大明湖旅游,他們穿著漢服拍照過后,想要購買身穿的漢服,因為第二天就即將返程,留給他們去其他地方購買的時間并不充足。康秋彩回憶道,“他們的老師一直和我用翻譯軟件溝通,希望能買到漢服作為紀念。”雖然店鋪主要提供的是漢服出租服務,但考慮到學生們的熱情,康秋彩破例出售了一些未曾出租過的新漢服。
根據艾媒咨詢《2024-2025年中國漢服產業現狀及消費行為研究報告》,2023年中國漢服市場規模達到144.7億元,愛好者人數達到998萬人。其中,超過四成的消費者會在漢服活動、藝術拍攝、傳統節日等場景穿漢服,39.2%的消費者會在旅游觀光時穿漢服,30.6%的消費者會在日常活動中穿漢服。
有評論指出,這些數字背后,是人們推動漢服從文化符號轉化為日常時尚的實踐,也是文化自信在生活中的具體體現。穿上漢服,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還是對自身文化根源的深度認同,也出于對文化歸屬感的真情流露。

濟南百花洲畔,游客正在拍攝漢服寫真。本報記者攝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