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礎類改造項目:主要是為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包括樓本體抗震加固、節能改造、上下水改造、增加無障礙坡道等適老化改造、線纜規整、通信(路燈)架空線入地,地下給(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管線改造等。此外,還涉及建筑物屋面、外墻、樓梯等公共部位維修,以及消防設施修繕、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建設等,以消除安全隱患,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條件。
2、完善類改造項目:旨在滿足居民生活便利需要和改善型生活需求,主要包括樓內給(排)水和供熱管道改造,環境整治提升,加裝電梯或安裝輔助爬樓設備等。同時,還會改造建設適老設施、無障礙設施、停車庫(場)、非機動車充電設施、文體設施、物業服務用房等配套設施,進一步提升小區居住舒適度和便利性。
3、提升類改造項目:主要是為豐富社區服務供給、提升居民生活品質,包括養老、托育、助餐、家政保潔、便民市場、便利店、郵政快遞末端綜合服務站等社區服務設施及其智慧化改造。此外,還可能涉及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衛生服務站等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或改造,以及周界防護等智能感知設施建設,讓居民享受更便捷、高效的社區服務。
哪些老舊小區會優先進行改造
1、安全隱患“高危區”:
建筑主體結構問題突出的小區:如存在承重墻開裂、預制板樓超過設計使用年限等情況的小區。例如北京團結湖小區,因12棟樓混凝土碳化深度超標,被列為“結構安全重點改造項目”。
管網系統老化的小區:排水管道存在結構性缺陷,易引發暴雨內澇,或供水、供電、供氣等管網老化嚴重的小區。如武漢2023年調查顯示,部分排水管道存在問題的老舊小區,因內澇年均經濟損失超2億元,這類小區會優先改造。
消防隱患突出的小區:由于消防設施不完善、缺乏充電樁等原因,導致火災發生率較高的老舊小區。應急管理部統計顯示,老舊小區火災發生率比新建小區高4.7倍,像北京西城區2024年因電動車充電引發的火災中,80%發生在無充電樁的老舊社區,此類小區會被優先納入改造范圍。
2、居民改造“迫切區”:根據住建部規定,改造方案需經專有部分面積占比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且人數占比四分之三以上的業主同意。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簽字同意比例較高的小區會優先改造。例如北京的昌盛園社區,實現98%業主簽字同意,改造得以快速推進。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